2019-09-03 11:16 来源:荷斯坦杂志
季节性供应不平衡是中国原奶生产的一大特点。每年上半年是牛奶生产旺季,3—5月份很多乳企为配合消费市场,在原奶端降价,减少收购量,甚至出现喷粉、拒收现象;而下半年的7—9月份受热应激影响,奶产量减少,消费量反而上涨,加之中秋节一般在9—10月之间,加大了乳企对原奶的需求量,乳企一般从7、8月份开始提高收奶价格,鼓励牧场多生产牛奶,甚至出现抢奶现象。这种状况从2014年开始循环往复上演,已经成为中国奶业的常态。
但是今年却出现不同以往的状况:大乳企从去年12月份开始调整对牧场的优惠政策,从奶价、金融、资本绑定等方面吸引更多的牧场给自己交奶,进而引发了今年上半年5—7月份的抢奶大战。是什么情况促使企业策略发生转变?这种状况是暂时性的还是未来常态?牧场主又该如何规划未来呢?
产量加工量进口量全线上涨
今年上半年,我国原奶产量、加工量、进口乳品量全线上涨。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收奶量指数同比增长5.1%;液态奶产量1216万吨,同比增长6.3%;乳制品产量1306.4万吨,同比增长6.6%;进入统计范围的企业销售收入1902.5亿元,同比增长10.1%。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进口大包粉58.86万吨,同比增长28.9%;进口包装牛奶41.76万吨,同比增长35.4%。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今年1—6月份,规模牧场单产高于2018、2017年同期水平。
同时,伊利、蒙牛在上半年的收奶量均保持增长,增幅超过10%,喷粉量略高于去年或持平;三元食品上半年收奶量同比增长5%左右;新希望上半年收奶量增幅超15%。也有乳企收奶量没有明显增长,比如南京卫岗、西安银桥、四川雪宝等。但是从大乳企的收奶量来看,企业并没有表现出缺奶、收不到奶的情况。
确保未来供给 乳企抢占优势资源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牧场数量比2017年减少约15%。
近两年来,随着环保政策收紧,限养、禁养区域扩大,乳企对牧场奶价控制加强,奶牛养殖成本上涨,此外,牧场专业从业人员缺失、牧场主年龄老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导致越来越多的牧场退出行业,牧场数量明显减少。
全国生鲜乳监测监管系统显示,2010年至2018年底,我国收奶站从1.3万家减少到4540家;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8年底牧场数量比2017年减少约15%。同时,新建牧场在当前的政策下越来越难以通过审批,乳企之间可抢占的资源数量逐年减少。
为确保未来奶业资源的供给,为企业高速增长保驾护航,抢先占有优势资源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头部企业。因此,出现抢奶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8年底到2019年初,很多企业预判2019年原奶供需将出现紧平衡状态。分析原因,2018年7、8月份,北方热应激严重,原奶产量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15%,导致后续几个月奶产量供应增长缓慢。受此因素影响,在奶源市场方面,乳企以提高奶价、预付奶款、提供金融支持、资本入股等多种措施,鼓励牧场扩群,引导牧场提高奶量或转换交奶单位,为后期奶源紧张季节提前做准备。
另外,大包粉上半年进口量也大幅上涨28.9%。
未来需求持续增长 牧场谨防盲目扩产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教授多次提到,中国有4亿中产阶级,乳品消费潜力巨大。未来5年,国内乳制品需求量复合增长率将达1.5%,乳品销售额年均增长3%以上,拉动对原奶的需求年增长率近5%。“千亿级乳企或将诞生。”李胜利甚至预言。
受市场驱动,当前牧场积极扩群,大量购买进口种牛,2014—2018年,我国进口种牛62万头,年均12万头,今年上半年进口种牛已经超过4万头,预计全年进口奶牛超过10万头,进口势头超过前几年。
李胜利认为,按照当前奶牛存栏500万头计算,自然繁殖率8%,2019年若进口奶牛超过15万头,到2021年进口牛全部投产后,按平均日产25公斤计算,原奶产量预计比2019年每天增长8000吨左右,中国原料奶有可能再次出现过剩。
因此,李胜利建议,乳企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指导奶源牧场扩展牛群数量,杜绝盲目扩产。牧场应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减少传染病扩散风险。
链接
近半年奶源市场大型合作项目
2019.8 伊利确认介入辉山乳业资产重整,或看中辉山奶源。
2019.7 新希望乳业将以7.09亿元认购现代牧业约5.95亿股股份,占其新增股份后已发行股本总数的9.28%,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019.7 优然牧业以22.78亿元现金购买赛科星58.36%股份,成为赛科星第一大股东。
2018年底 中地乳业与伊利达成原奶销售协议,伊利预付数亿元奶款,2019上半年中地宣布在山东新建牧场。
2018.12 蒙牛以3.04亿元购买中国圣牧旗下圣牧高科51%股份,成为圣牧高科第一大股东。
上一篇:强化保障饮水安全 依法守护清水绿岸
下一篇:中德乳制品贸易仍有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