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8 14:21 来源:新京报
历时近一年的投资审查后,新西兰最大乳品合作社恒天然最终决定与贝因美结束“亲密关系”。北京时间8月7日上午,恒天然宣布,计划出售持有的贝因美部分股权。
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迈尔斯·赫雷尔(Miles Hurrell)表示,这一决定是恒天然业务扭转3项计划的一部分。而贝因美董事长谢宏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我们尊重所有股东的选择决定,公司对此持开放态度,关键在于股东认同贝因美的战略、认可贝因美的价值。”
恒天然有意出售贝因美全部股权
对于出售贝因美股权,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赫雷尔表示,这项计划是恒天然业务评估的一部分,“我们重新评估了每一项投资、主要资产和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它们仍能满足合作社今天的需求。”在评估与贝因美的战略关系后,他表示“这令人失望”。
2015年3月,恒天然以每股18元的价格,完成对贝因美的要约收购,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18.8%,由此开始双方合作的“蜜月期”。然而伴随贝因美2016年、2017年连续巨亏,恒天然与贝因美的“矛盾”也逐渐公开化。
2018年1月21日,贝因美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全年亏损扩大至8亿元-10亿元,同时提醒公司面临退市风险警示(*ST)。
就在贝因美身陷巨额亏损、股价大跌的情况下,有关恒天然“逼宫”收购贝因美的传闻也迅速发酵。对此,恒天然和贝因美当时均予以否认。不过在贝因美2017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和贝因美2018年1月18日董事会上,恒天然向贝因美委派的2名董事公开提出贝因美在内控体系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并对贝因美出售子公司杭州豆逗投了反对票。
此外,恒天然2018年1月22日发表声明称,对贝因美长期以来的业绩表现“极度失望”,将考虑此次投资的财务影响,但出于对中国市场前景的看好,其“与贝因美更广泛合作的战略逻辑仍然成立”。
而在2018年9月公布的2018财年业绩报告中,恒天然就透露将对主要资产和合作伙伴关系进行重新评估,其中涉及对贝因美的投资进行战略复核,并将此视为提升业绩的一项举措。
2018财年,恒天然税后净亏损为1.96亿新西兰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下降22%。对此,赫雷尔表示,其业绩表现未能兑现对奶农和股东的承诺。而造成业绩未达标的一大原因,就是对贝因美投资减值4.39亿新西兰元。
双方“分手”早有预兆
事实上,双方“分手”的迹象去年就初现端倪。2018年11月12日,新西兰媒体RadioNZ曾报道,恒天然董事长约翰·莫纳汉(John Monaghan)表示,已启动对恒天然资产和运营的相关审查,并确定了3项资产可能出售,其中包括在中国投资的贝因美相关资产。
紧接着,同年12月3日,贝因美在计划引入新股东长城国融投资有限公司的同时,宣布与恒天然终止“达润协议”的意向。2019年1月2日,贝因美宣布以5.95亿元的价格,向恒天然出售双方合资组建的澳大利亚达润工厂51%资产,同时终止双方签署的“达润协议”。因此有声音认为,贝因美在引入国资股东的背景下,正加速与二股东恒天然“分手”。
对于该消息,恒天然方面当时回应新京报记者称,为提升集团业绩,恒天然正在重新审查所有投资、主要资产和合作关系。这其中包括对贝因美的审查,以确保这项投资仍能满足集团当下的需求,“但现在对这项审查结果做出评论还为时过早”。不过目前看来,双方距离彻底“分手”仅差一步之遥。
“我们结束了与贝因美的达润工厂合资项目,回购了贝因美在澳大利亚的达润工厂的股份。”针对双方仅剩的股权关系,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赫雷尔在8月7日的最新公告中称,“我们已经就出售在贝因美的全部股份与一些投资者进行了交谈,但迄今为止未能找到买家。因此,我们正在考虑出售部分股权,并根据中国上市规则的要求预先宣布我们的意图。”
在中国市场各自为战
赫雷尔表示,从宣布计划出售贝因美股权这一刻开始,恒天然要作出务实的决定,以从贝因美的股权投资中取得最好的结果。“中国将永远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在中国有着强大的业务,并且非常关注我们在中国能够成功的潜在领域。”
目前在中国市场,恒天然、贝因美均在按照自己的步调战略布局。2018年5月,贝因美创始人谢宏“回归”担任上市公司董事长职位,随后对经销渠道等六大方面系统梳理,聘任菲仕兰中国前首席官包秀飞出任贝因美总经理。2019年,贝因美在连亏两年后实现扭亏“摘帽”,同时对上游产业链进行梳理,加码高端品类布 局,如与澳大利亚羊奶粉品牌Bubs合作等。
而恒天然方面也有新举措。今年4月,恒天然在中国市场推出鲜奶产品,其“安佳”常温奶持续保持进口牛奶品牌线上线下销量第一的位置。在餐饮渠道,恒天然产品已覆盖300个城市、数万家客户和几十万个终端门店,加码餐饮渠道布局。
对于恒天然今天的公告,贝因美董事长谢宏回应新京报记者称,“我们尊重所有股东的选择决定,公司对此持开放态度,关键在于股东认同贝因美的战略、认可贝因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