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网-时尚饮品。
时尚饮品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食品网 > 时尚饮品 > 产业 > 正文

彭兴达算“茶”账

2019-07-24 13:44        来源:贵州日报

  7月17日,结束了持续一周降雨后,“世界茶源地”普安终于放晴。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地瓜镇屯上村乌龙山上1500亩“白叶一号”感恩茶园的时候,彭兴达和老伴徐科美扛起锄头,飞快往屋后山上赶去。
  “前几天雨下得太大,没得办法出工。”彭兴达一家是地瓜镇屯上村精准贫困户,住在乌龙山下的磨寨河组,长期在“白叶一号”基地管护茶园,看见天晴,恨不得把蓄积了好几天的劲往白茶园中使。
  “老彭,你带10来个人到西面区域除杂草!”在半山腰,负责茶园管护组织工作的普安县茶叶协会会长张宁,把当天要进茶园开展管护的80多个工人分成好几个组。彭兴达干事踏实,张宁让他带一个组。
  记者跟着彭兴达往茶园深处的工作点走去。
  “我和老伴都50出头了,家里面有7口人。儿子儿媳在浙江打工,3个孙孙在家读书,一个读初中,2个读小学。”彭兴达一边走一边说,“老了到外头打工没人要,好在村里种了白茶。”
  “种了白茶,你家增加了好多收入?”记者问彭兴达。
  “自从种起了白茶,我们好过多了,我算给你听嘛。”彭兴达说,“我们家有16亩荒山土地,以前全是蕨草坡,一文不值。这里建白茶园后,全部流转了,一亩200元,一年3200元。”
  “我们还在茶园中除草施肥,每人每天110元,做一天领一天的钱。”彭兴达的老伴徐科美说,今年在茶园务工,已经有了10000多元的收入,“家里还搞了点养殖,比以前种庄稼强好几倍!”
  “胡吉华家荒山更多,有20多亩。”彭兴达指着随行的一名男子说,“他家一年的流转费就是4000多块,两口子也在茶园务工,一天220元。”
  “我家两口子来茶园上班没来好久。”胡吉华家也是精准贫困户,说起茶园务工连连说好,“来茶山务工比种庄稼好,我家也要学彭兴达家,准备长期干下去了。”
  彭兴达是在普安“白叶一号”感恩茶园中长期务工的精准贫困户代表。谢祖会、徐科荣、张从青等10余户精准贫困户,则固定在基地上班,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如果超过25天后,每天再发110元工资。
  张宁介绍,就在7月17日,地瓜镇屯上村和白沙乡卡塘村,2000亩白茶园,共有150来人在茶园务工。
  “白沙乡卡塘村对门寨组的李小会家,精准扶贫户,一家10口人,读书娃多,开销大,从2018年10月起,家里面2个人到白叶一号茶园做工,每月收入6000元。”

  “卡塘村大湾组的廖大燕,精准扶贫户,家有8口人,其中一个娃在读大学,今年3月到白叶一号茶园做工,每月收入3000元。”
  张宁对在茶园做工的精准扶贫户每家的情况了如指掌。
  “目前每月都要除一次草、施一次肥、定期搞绿色防控。”据普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地瓜镇、白沙乡共有260余户贫困户直接参与茶园杂草清除、土地整理、茶苗种植、茶园管护等工作,支付务工费约115万元,户均增收4420元。
  “务工增收、土地流转增收,仅仅是贫困户增收的一部分。”普安县脱贫攻坚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白叶一号”基地建设中,普安坚持以一县一业主推、一村一社带动、一户一人就业、一人一亩覆盖、一亩一万增收“五个一”为抓手,严格按照“1亩白茶苗带动1个贫困人口,1户贫困户不超过5亩”的原则,落实白茶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
  采取县级指挥部统筹、龙头企业链接合作社、合作社组织贫困户参与的方式,实施“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3655”的方式进行利益分配,龙头企业共享30%、贫困户共享60%、合作社共享5%、土地流转共享5%。目前,地瓜镇、白沙乡种植基地已经各成立了1家合作社,并实现带动的贫困户862户2577人全部加入合作社。
  “茶叶长势不错,明年开春就可采茶,那时卖茶的收入,贫困户可以拿到60%,这才是脱贫增收的大头。”彭兴达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我们能就近在茶园中务工增收,这要感谢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浙江黄杜村党员的无私帮扶。”现在村民们每搬起指拇算一次账,他们对党的感恩之情就会增加一层。
  “茶园越管越好、茶农越管越富、茶山越管越美,好日子还在后头!”在普安县,昔日的荒山草山,已经因先富帮后富的白茶苗变成了绿水青山,变成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金山银山。

分享到:

上一篇:女童癫痫发作 奶奶竟用米酒灌鼻
下一篇:喝一口贵州茶 深深爱上这个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