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2 11:26 来源:北京商报
上线茶饮产品后的第8天,瑞幸咖啡宣布完成1.5亿美元B+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领投的是星巴克股东贝莱德,此举被业内解读为,在资本方眼里瑞幸咖啡和星巴克已在同条赛道上,贝莱德是在“投赛道”。但从瑞幸咖啡的自身发展看,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瑞幸咖啡正在努力讲好故事,不过烧钱并不是长久之道,想要品牌持续发展必须回归到盈利这个核心问题上来。
金主对“赛道”下注
4月18日,瑞幸咖啡在2018年12月宣布的B轮2亿美元融资基础上,额外获得共计1.5亿美元的新投资。其中,贝莱德所管理的私募基金投资1.25亿美元,瑞幸咖啡投后估值29亿美元。去年12月B轮融资后,瑞幸咖啡获得补血并宣布了将继续高速复制、扩大规模的计划,而关于此轮投资用途并未透露。
此次是瑞幸咖啡拿到的第三笔融资,而此次投资方贝莱德正是星巴克的投资人,据公开资料显示,贝莱德持有8200万股星巴克的股票,占其发行普通股的比例为6.58%。
上海啡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东表示,中国咖啡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量,而星巴克的表现并不优秀,目前投资人正在同时下注星巴克和瑞幸咖啡,此表现正是投资者看好中国咖啡市场以及分散投资风险的做法。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就瑞幸咖啡此轮融资含有星巴克投资人的事情联系到星巴克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不做相应回复。
持续扩大规模为上市铺路?
金主对咖啡生意情有独钟的前提是:不希望自己的钱打了水漂。然而,一直在实行巨额补贴但却并没有盈利是目前大家对瑞幸咖啡普遍的认知。此前,瑞幸咖啡B轮融资商业计划书显示,2018年前9个月,瑞幸咖啡累计销售收入3.75亿元,毛利润为-4.33亿元,毛利率为-115.5%,净亏损达8.57亿元。
面对巨额亏损,瑞幸咖啡并没有像连咖啡一样为了及时止损,关闭一些经营不善、不盈利的门店,而是继续选择扩张和补贴。瑞幸咖啡发布的2019年的三大战略目标显示,将新建门店超过2500家、总门店数超过4500家,在门店和杯量全面超越星巴克,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而4月10日,瑞幸咖啡又正式上线了茶饮系列产品——小鹿茶,此举被认为与瑞幸咖啡制定的新增2500家门店的拓展计划以及杯量超过星巴克有直接关联。
今年以来,瑞幸咖啡的话题热度不减,种种持续扩大规模、烧钱营销的动作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其在为上市做准备。
3月11日,瑞幸咖啡官方微信发布逐鹿“百万大咖”现金福利活动,每周通过瑞幸咖啡App消费满7件商品的消费者将参与到“瓜分500万现金”的活动中,每周日通过瑞幸咖啡官方微信提现。并且在活动说明中表示斥巨资补贴是为了实现201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咖啡品牌这个目标。据相关人士透露,瑞幸咖啡此举最主要的目的是获取订单量,为上市铺路。
今年2月28日,有消息称,瑞幸咖啡已经接触了瑞士信贷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3家投行,欲今年赴美IPO。此前,有消息指出瑞幸咖啡正加速赴港IPO,并在境外注册瑞幸咖啡(香港)有限公司,或为赴港IPO做准备。
对此,北京商报记者就此次融资是否与上市相关采访瑞幸咖啡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不作评论。
王振东表示,瑞幸咖啡的对手星巴克和湃客咖啡都处于盈利状态,唯有瑞幸咖啡是亏损的,不同于星巴克的相对高价,湃客咖啡的产品价格远低于瑞幸咖啡,并且选址、产品结构及定位都与瑞幸相似,这种中高端市场有星巴克堵截、中低端市场有湃客咖啡包抄的局面再加上持续亏损,迫使瑞幸咖啡必须速战速决,通过上市帮助早期投资人获利,并且获取更多的资金确立市场优势,最终实现盈利。
先站稳赛道再考虑上市
无论是融资还是上市,瑞幸仍然面对激烈赛道内竞争的挑战——在给别人带来压力的同时,瑞幸自己的频繁举动是来自于市场竞争的焦虑。向来面对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星巴克一向采取不回应、不反击的策略,但是,瑞幸出现后,星巴克于去年8月联手阿里巴巴,不仅局限于外卖业务,阿里巴巴将会为星巴克提供多方位的数字营运支持。另外,其他咖啡品牌也开始细分咖啡市场,在场景、产品、渠道等方面升级调整。中国咖啡市场的竞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激烈过。
王振东表示,由于便利店等廉价咖啡的快速崛起,现磨咖啡市场总体消费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价格则从均价25-30元下降到了17-20元,下降幅度接近30%,这就使得现磨咖啡市场的整体市场规模在2018年不增反减,如果数据最终证明瑞幸咖啡所预期的市场规模无法实现,将会对其上市和估值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王振东看来,目前来看瑞幸咖啡的计划是先成为中国咖啡门店数量最多的咖啡品牌,以门店数量超越星巴克这种方式成为行业第一。因此瑞幸咖啡目前所有的策略都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大流水,而非追求盈利,实际上以目前的商业模式来看,确实也很难盈利。另有餐饮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对于流量的态度正在转变,咖啡市场这个大环境整体上升速度有所缓慢,逐渐倾向于品牌的盈利能力。未来对于瑞幸来说,挖掘自身的盈利能力是决定瑞幸咖啡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